当我们提到人工智能教育时,家长们好像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和偏见:
孩子电脑都不会用,怎么学人工智能呢?
编程现在还不能算主学科,对升学没什么用!
让孩子学习人工智能属于超前教育,不值得提倡!
以后不打算让孩子做程序员,不用学人工智能!
女孩子学什么编程?那是男孩子才学的!
其实,对于这些看法,国外早在多年前开始就是另一番景象:
2014年,英国教育大纲将计算机编程列入5-16岁中小学生必修课程。
2015年,美国政府投资40亿美元开展少儿编程教育。
2016年,美国推行计算机科学教育,强制要求高中必修计算机编程学分。
2017年,新加坡中小学考试中加入编程考试科目...
孩子3-8岁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此时,人工智能教育正是打开孩子好奇世界大门的钥匙,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人工智能教育与孩子未来密切相关
在数字科技时代,孩子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驾轻就熟。除了成为种种科技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之外,我们更希望他们看到科技背后的世界,甚至掌握创造未来生活的主动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教育,离不开编程。
元创猫联合创始人及教研部总负责人彭敏谈到,许多孩子看到比较复杂和比较烧脑的问题就望而却步,不知如何下手分析解决问题。这是因为没有养成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元创猫是致未来教育集团旗下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多元智能为特色、人工智能人才一站式培养的STEAM科创中心。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专注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让孩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元创猫主要赋能3-8岁儿童,用多元智能训练孩子左右脑均衡发展,用机器人、编程等人工智能课程满足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需求,通过完成项目式或任务式的学习活动(PBL教学),建构孩子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和知识运用能力,在寓教于乐中学会实验思维和计算思维,真正做到对孩子从兴趣、能力到职业的一站式培养,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
人工智能课程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1.独立思考是关键
将一个个大的问题逐步分解成独立简单的小问题,使问题由复杂变简单,由抽象变具体。简言之,编程可以将一个问题清晰具体地描述出来,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示为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
孩子需要将整个过程进行梳理,提出问题且独立思考解决方案。由起点到终点的过程,都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发现。在编程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并将问题解决也会带给孩子满足感和成就感。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目前国内许多孩子都存在能动性不强、主动性差的现象,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痛点,很多家长都很焦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因为国内大多数孩子在最初接触知识的时候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而是将学习作为一项任务,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则成为重中之重。
从小学习编程,可以让孩子在编辑一个系统程序的过程中,建立有序思维,对于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通过编程的转化模式,逐步建立孩子的图形化思维,最终达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说数学基础课程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数学家,学习人工智能也并不是要让孩子掌握一门具体的技能,成为一名程序员。最核心的目的是通过人工智能学习,提升整体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然后将这些综合应用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